冶金专家:朱觉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发布时间:2014-08-19


分享到:0

 

   朱觉,电冶金学家,教育家,我国电渣冶金的奠基人之一,创建了我国电冶金专业教育。从事电冶金和特种熔炼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40余年,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冶金科技人才,为我国的冶金教育事业和特殊钢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觉,1914130日,出生于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谱名朱善祥,字居葛。青少年时代正值民国初期,江西战乱频频,朱觉辗转求学于上饶地区多家中小学校。1930年于南昌匡卢中学毕业,考入南昌私立豫章中学,1933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化学系,1934年转入唐山交通大学矿冶工程系,1937年到青岛四方机器厂实习,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曾到江西上饶河口中学任英文教员,后在抗日期间唐山交通大学停课,转至湖南大学矿冶系寄读,于1937年暑期毕业。

19371945年曾在国家资源委员会湘西金矿探勘队,在沅陵实习,193710月入重庆兵工署第三十工厂和二十一厂从事刀具热处理工作。1940年至重庆大学矿冶系任助教。

1943年通过自费留学考试,于194510月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1946年底获理学硕士学位,1946年在匹兹堡(pittsburgLectromelt电弧炉制造厂实习,开始与电弧炉炼钢结缘。

1947年春由美国回国后,在南昌中正大学机电系和化工系任教,短期兼总务处长,1947年秋在南昌省立专科学校兼课一年。1949年春任唐山工学院冶金系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内上课,上海解放后朱觉由上海回南昌,再到唐山铁道学院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调到北京钢铁学院。

我国电冶金学科和教育的先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集中人才建立优势学科培养专门人才,对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大调整。1952年成立的北京钢铁学院,朱觉教授由唐山铁道学院调至北京钢铁学院,任冶金系教授。

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生铁25万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恢复和发展钢铁工业的艰巨任务。自20世纪开始,电弧炉炼钢产生以来,在较长时期主要用来冶炼特殊钢。发展特殊钢的生产则需要相应的发展铁合金生产。朱觉受命担任教研室主任与有关老师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冶金教研室,以培养特殊钢工业和铁合金工业所需要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在世界各国高校中,只有苏联高校设有钢铁冶金专业电冶金专门化,可供借鉴。为此朱觉自学俄语。根据学校安排朱觉和同事们一起带领电冶54届同学去抚顺钢厂进行现场的特殊钢生产的教学。他边翻译苏联有关教材,边给学生讲课,边和同事们带领同学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在深入生产实际中教师们也得到了提高。

1954年起苏联专家B.A.格里古良和A.A.雅思凯维奇先后到电冶金教研室执教并开设了电冶金研究生班。朱觉和同事们认真学习苏联教学经验。那时他们先自己做课程设计、做毕业设计,然后指导学生去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电冶金教育走上正轨。

1955年起吸纳了一批专业人才,以朱觉为首的一个热爱电冶金学科及教育梯队得以组成,并确定了包括合金钢、特殊钢冶炼、铁合金冶炼工艺,以及电炉电气运行技术等学科方向和体系。

朱觉执教40余年,开设、讲授《钢铁冶金学》、《铁合金》、《金属材料》、《采矿学》等课程,讲课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重视教学改革。翻译了《电冶金学》(上、下册)、《铁合金》、《黑色电冶金学》(上册)苏联教材,为了解决没有我国自行编写的电冶金教材,组织教研室教师编写了《电炉炼钢学》。他还改革铁合金的内容体系,提出了“一原理三方法”—“选择还原原理,电热法,电硅热法,炉外法”,代替原来以铁合金品种为纲的繁杂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电冶金专门人才,他们中有的已是高校的教授,大型企业特殊钢冶炼专家,企业总工程师。原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在恭贺朱觉教授80华诞时,书写“饮水思源”来表达他对老师的敬意和对师恩的感激。

我国电渣冶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朱觉对电渣冶金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我国的电渣冶金技术得到成功应用和大发展,成为我国高品质特殊钢冶炼的必备技术。1959年他最先在我国开展电渣重熔航空滚珠钢的研究,1960年在北京钢铁学院建成了第一台工业性电渣重熔装置,并开展电渣重熔过程夹杂去除机理等理论研究,“电渣重熔合金钢工艺”的研究成果获得1964年国家发明奖。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朱觉提出了“有衬电渣炉”的设想。19601961年,开发了“单相双极串联有衬电渣熔炼”技术和“三相有衬电渣熔炼”技术,其中的“单相双自耗极有衬电炉”获1983年国家四等发明奖;1965年,与上海重型机器厂合作,建成第一台100吨电渣炉见图1,经过八年反复试验,于1979年又建成200吨电渣炉,1982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获冶金工业部1983年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1985年科技成果一等奖,“200吨电渣炉及其重熔工艺”项目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t电渣炉及电渣锭见图2及图319761979年发明了一种新的电渣重熔工艺—水平电渣重熔或水平电渣浇注法,进行了有价值的实验室实验。198211月朱觉赴日本参加第七届国际真空和特种冶金会议,宣读关于我国电渣冶炼发展的学术论文,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特别是我国200吨大型电渣炉受到各国代表重视。1988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九届国际真空冶金会议上,北京钢铁学院作为对国际特种冶炼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之一,朱觉作为对国际特种冶炼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之一,受到了大会评奖委员会和美国真空冶金学会的表彰和奖励。在电渣重熔过程理论研究方面,朱觉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对于重熔过程中氧化物夹杂行为的研究,大型电渣锭重熔过程中氢和铝的控制研究,指导研究生开展电渣浇注空心锭、电渣熔炼球墨铸铁和电化学改性生铁的研究。发现了氧化物夹杂主要在电渣重熔过程中电极端部金属液层形成阶段去除,某些夹杂物溶解于熔融金属并在重熔金属凝固过程中形成新夹杂等。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社会的楷模

朱觉长年深入实际,我国主要的特殊钢厂和铁合金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课堂在学校,在工厂。他为现场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解决了不少难题。1962年在上钢五厂他亲临第一线,提出“渣洗”的工艺方案,解决了当时航空用滚珠轴承钢的质量难题;在上海铁合金厂讲课时提出“分层加料法”,代替了生产硅钙合金时的“混合加料法”,北京铁合金最先掌握了此种方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优化。19611964年,在北京钢丝厂,提出了有衬电渣炉与电渣重熔双联法生产铁铬铝电热合金的工艺,为该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3年与齐齐哈尔钢厂合作,将碱性平炉与酸性平炉双联法改为电弧炉与电渣炉双联法,提高了火枪用钢的质量。与上海重型机器厂合作,用200吨大型电渣炉成功地制造了世界上最重的205吨电渣重熔钢锭,为我国泰山核电站建设和机电、化工工业大型锻件国产化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人师表  乐育英才

朱觉认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贵在有点真本事。一个科技工作者,不管是教授还是工程师,有渊博的学识,高深的理论,但若不能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不能算是有真才实学。教无常师,必须注意广求博取,披沙拣金,取其精髓,得其三昧,切忌食古不化,述而不作。拉瓦锡氧化还原理论、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创立上百年了,但氧气和减压处理应用于炼钢生产却是最近这几十年的事,它给火法冶金带来突破性进展,使钢铁工业产生革命性变化。所以,他指导研究生,不单传授学术理论,更注重教给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搞科研、攻难关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他常说的“我给你弓箭,是要教你怎样成为百步穿杨的射手;我送你鱼吃,更重要的是要把养鱼的方法传与你”。他总是把弟子赶到2厂去深入调研,反复强调要急国家工业建设之需,更要注重实用价值和经济效果,力戒玄之又玄的屠龙之技、华而不实的象牙之塔。做课题则总是逼着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由于朱觉先生学术贡献卓著,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深受学生、同事的尊敬,被选为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三、四、七届人大代表,市七届人大常委。曾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特殊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60年当选为全国文教群英会代表。1977年任北京钢铁学院副院长。在他的指导和感召下,他的学生和弟子,形成了崇尚实践,探究真理,勇于创新,严谨治学,不求名利的学风。

 

                                      (李士琦)

 

1914             130日生于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

19301933     南昌私立豫章中学学习。

19331934     上海暨南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41937     唐山交通大学矿冶工程系学习,1937年毕业。

19371940       重庆兵工署第三十工厂和二十一厂从事刀具热处理工作。

19401945     任重庆大学矿冶系助教。

19451946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1946年底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461947     匹兹堡电弧炉制造厂实习。

1947年春—1947年秋 南昌中正大学机电系和化工系任教,短期兼总务处长。

1947年秋—1949 南昌省立专科学校兼课。

19491952     任唐山工学院冶金系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内上课,后到唐山铁道学院任教。

19521978     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任教授、电冶金教研室主

1977-1996     任北京钢铁学院副院长。

1996            11月在北京逝世

主 要 译 著

1 朱觉译.()耶德聂拉尔(Ф.П.Еднерал) .电冶金学(上册). 龙门联合书局,1953.

2朱觉译.()耶德聂拉尔(Ф.П.Еднерал) .电冶金学(下册). 龙门联合书局,1953.

3  朱觉译.()维诺格拉德(М.И.Виноград).滚珠轴承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 重工业出版社,1956.

4  朱觉译.()耶德聂拉尔(Ф.П.Еднерал).黑色电冶金学(上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57.

5 朱觉.电炉钢的研究.炼钢文集(第一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59.

6朱觉.碱性热风化铁炉.炼钢文集(第二辑).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59.

7朱觉.变压器钢生产.炼钢文集(第三辑).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59.

8朱觉译.()依留金(В.П.Елютин).铁合金(上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61.

9 北京钢铁学院编著(朱觉是主要编著者).电炉炼钢学.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

10 储少军,朱觉.电渣铸铁—现状和展望.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7.2.

11 赵沛、朱觉.齐钢10吨级电渣锭的凝固参数及工艺因素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7.03.

12 朱觉.电渣重熔与真空自耗比较.钢铁1966.01.

13 傅杰,陈恩普,朱觉.电渣重熔过程中渣池内的电弧放电现象. 金属学报1965.01.

14 朱觉.毛主席著作引导我深入实际.前线1964.06.

15 朱觉.美国在电弧炉内冶炼滚珠轴承钢的特点.钢铁1964.08.

16 朱觉.发挥电渣重熔的作用.钢铁1964.08.

17 傅杰,朱觉.电渣重熔过程中氧化物夹杂的变化.金属学报1964.03.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