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专家:梁立群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发布时间:2015-07-06


分享到:0

 

     梁立群,轧钢工程管理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从事钢铁设计工作50余年。主持了成都无缝钢管厂和武钢、宝钢、鞍钢、本钢、太钢等多套世界先进水平的热轧工程设计,其中,宝钢2050毫米、1580毫米热轧均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参与组织了宝钢二、三期工程设计。为国家国家重大钢铁工程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 

梁立群 ,1930213日出生于河北乐亭县。1945 年只身到北京,先后在北京南堂中学、新华中学、通县潞河中学求学。19509月梁立群考上了天津北洋大学冶金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转至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学习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1954 6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轧钢科做技术员,1957年任鞍钢无缝钢管厂第一冷轧车间工程设计总代表。1958年,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迁往重庆,更名为重庆黑色冶金设计院,梁立群随院迁至重庆,并一直在该院从事设计和管理工作,历任科长、工程总负责人、现场设计队队长,1978年任副总工程师、1983年任总工程师,1981年、1988年先后被冶金工业部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和享受教授待遇的高级工程师。1992年退休后受聘为中冶集团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为重庆院)高级技术顾问。自2003年至今,梁立群受聘为重庆院改制设立的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冶赛迪)高级技术顾问。

19598月,梁立群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60年代以来,梁立群成功地主持、组织了一批国家重大工程设计工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60年代组织设计了我国第一个大型无缝钢管厂(包括为解决特殊稀缺品种,国家立项的61306140工程),解决了当时国家稀缺的管材品种;从70年代到20世纪末的近30年时间里,他主持、组织了国内八套现代化的、代表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热轧宽带钢连轧机和三套宽厚板轧机的设计。其中,八套热连轧机产量占了当时国内宽带钢产量的70%以上,而且宝钢2050毫米热轧、1580毫米热轧设计分别于1991年、2000年获国家建设部授予的国家金奖,鞍钢1780毫米热轧设计2004年获国家建设部授予的国家铜奖。上述两类轧机,工艺设备复杂、自动控制水平高、产品质量要求严格,规模大,投资额大,代表着国家的冶金工业水平;同时,80年代后,作为总工程师,梁立群在重庆院本部主持组织宝钢一、二、三期国内工程设计及全厂总体设计,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连续组织了宝钢2号、3号两座特大型高炉设计。宝钢2号高炉(4063立方米),国产化率达91.5%1991年投产,1992年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财政部列为我国“七五”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宝钢3号高炉(4350立方米)国产化率达95%,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4年投产。2号、3号高炉投产后,各项生产指标均居世界同类高炉前列,先后于1994年、1997年获得国家建设部授予的国家优秀设计金奖。1994年,宝钢二期工程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最佳工程设计特奖”。

由于在国家重大工程设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梁立群获得了多项荣誉:1980年获冶金工业部授予的“技术专家”称号、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9月获建设部授予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76月,获得重庆市授予的建设功臣称号。梁立群曾任四川省及重庆市科技顾问团技术顾问,四川省金属学会、重庆市科协常务理事等职。

成都无缝钢管厂设计的总负责人     

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的10年间,梁立群担任当时我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化钢管厂——成都无缝钢管厂设计总负责人。1957年,中国购买了匈牙利用于还债的三套轧管机主机,决定在成都东郊建设一座专业化无缝钢管厂,其炼钢、轧管机辅助设备、全厂公辅、原料、机修、运输等配套系统设计和总体设计由国内完成,重庆院承担了这项任务,直至1970年建成投产。因为匈牙利采用的轧管工艺是周期轧管和顶管工艺,供参考的产品方案只能生产一般用途管,而当时国内急需解决的却是石油工业、制造业、国防工业用管等产品。在梁立群带领下,重庆院设计人员在翻阅当时苏联等国外刊物、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重新制定产品方案,将石油套管、油井管、锅炉管等短缺品种列入其中。重新制定了适应产品的工艺,选定了相关的配套设备,做了详细的工艺计算,设计规模较原方案翻了一番,并利用三套主机配套成从原料到成品的无缝钢管完整的生产线。炼钢则选用了当时全国生产最好的大冶中型平炉。整个无缝钢管厂布置紧凑,工艺流程顺畅合理,配套齐全。1967年,三套轧机顺利投产。在此期间,国家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急需的金属材料品种(包括宽铝板)的生产问题,决定依靠国内力量建设九套大型设备(简称“九大”),由沈鸿、徐驰(分别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副部长)负责,专门立项研制攻关。梁立群担任了其中两套设备(代号为61306140)的设计总负责人。这两套设备用于生产航空、精密仪表、石油、机械、军工、舰艇等行业用精密、高强冷轧冷拔无缝钢管,规格为直径4-200毫米。历经5年时间,一机部和冶金部40余名专家参加科研的厂家和科研单位,组织了三十余项工艺、设备的试验研究、设备试制和工厂设计,自力更生做了大量科研、开发、创新工作,于1970年成功建成了两条成套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国内急需的精密管材,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

连续热轧宽带钢轧机技术成就显著

连续热轧宽带钢轧机(简称热连轧),是钢铁工业中技术装备水平高、工艺及控制技术复杂、产量高、投资额大的生产线,属钢铁企业中重大装备。从承担武钢1700毫米热轧工程开始,梁立群在20 世纪的后30年里,组织、主持了国内8套新建或改造的热连轧工程设计,其产量约占当时全国热轧宽带钢产量的70%左右。同时,他组织设计的热轧设备国产化率已从第一套的20%提高到80%老厂改造的热轧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自动化控制设计也已达到70%以上,使热轧技术进步和本土化迈出了一大步,为我国热轧工程设计和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代,经中央批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在武钢建设一米七轧机工程。其中热轧、硅钢从日本引进,连铸、冷轧从联邦德国引进。当时,现代化热轧宽带轧机在我国尚属空白,冶金工业部提出以“建成学会”为奋斗目标。作为设计联络组组长、后期现场设计队队长的梁立群,带领重庆院70余人的设计队,坚守武钢1700毫米热轧现场5年,一方面为工程建设服务,一方面学习、消化引进技术。梁立群带领设计人员积极学习国外提供的图纸、资料,同时下地沟、钻深基,搞清每一个设备、每一个技术细节,并对关键设备进行测绘,写出了300余万字的笔记和专题材料,测绘出成千张图纸,为我国建设热轧工程培养了一批设计人才,也为我国积累了宝贵的热轧设计技术资料。武钢1700毫米热轧引进项目的成功实践,为重庆院在全国热轧设计市场占有突出优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武钢1700毫米轧机工程对日执行热轧和硅钢两个合同期间,承担热轧的重庆院和承担硅钢的武汉院组成一个设计联络组,由梁立群担任组长,带队于197311月至19749月在日本工作了9个月。因为工程签合同时尚未开始设计,基本设计完成后,原定的设备规格、型号等改变甚多,日方在热轧和硅钢两个合同中,曾提出七次大的设计变更。在日本,梁立群深入到日方厂商新日铁的热轧生产厂以及设备制造、材料供应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时、正确地对日方提出的设计变更作出决定,维护了国家利益,保证了合同规定内容,其工作协调了国外、国内的设计进度,受到冶金部通报表扬,也受到日本新日铁的赞扬。重庆院完成的国内配套设计与引进的先进轧机完全匹配。该工程设计于1997年获冶金工业部优秀设计三等奖、国家建委授予的国家表扬奖、1978年科学大会奖1980年工程结束时,冶金工业部授予梁立群技术专家称号。

武钢1700毫米热轧工程结束后,梁立群投入到宝钢2050毫米热轧建设中,参加了与国外厂商的整个技术谈判,确定了关键性的工艺方案和设备选型,完成了庞大的合同技术附件。基本设计出国审查时,梁立群担任综合组组长,负责诸多专业的协调、技术综合和重大技术方案的预审,在最终重大技术方案审定以及系统接口关系、国内外设计衔接、设计重大变更、新技术采用等重大技术问题的确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7年后,重庆院承担武钢1700毫米热轧带钢厂的更新扩建设计,梁立群领导和组织了这一工作:更新改造1700毫米轧机计算机系统,组织指导专业技术人员消化吸收宝钢2050毫米热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先进技术并有所改进,完成了调试中的双重化系统方案并做出了基本设计,经武钢精心周密组织,实现了世界罕见的不停产调试,避免了停产改造的损失。武钢1700毫米热轧计算机控制新系统1993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其后,在宝钢1580毫米热轧设计中,梁立群吸取前几套热轧的经验,对硅钢、镀锡板、高强钢等高端产品的生产工艺及相适应的设备、轧机参数、质量保证等深入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与外商展开技术谈判,保证了轧制线的先进性、可靠性、完整性。这套轧机国内制造比例达68%,其公辅设施国内制造比例高达90%以上。宝钢2050毫米热轧、1580毫米热轧分别于1991年、2000年获得国家建设部授予的国家优秀设计金奖

在鞍钢1780毫米热轧改造工程中,梁立群否定原地改造方案,提出不影响现有轧机生产、充分利用旧有厂房,紧靠连铸热装热送钢坯的西建方案。按此方案建设, 1780毫米热轧工艺流程顺畅,同时,紧邻鞍钢1700毫米半连轧照常生产,大大减少了经济损失,总投资还不到当时建成的同类轧机的一半。工程于1999年顺利建成投产,设计的产量和品种全部实现,对以后鞍钢老厂改造全局起到了重大作用。

本钢1700毫米热轧是70年代设计的全国产化的轧机,建成后,由于设备事故不断,长期不能正常生产,虽经几次局部改造,仍然产品单一、质量低、产量上不去。1996年,在梁立群主持下,经精心研究和设计,仅用新建同类轧机30%左右的投资,将旧有轧机改造成为了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化轧机。轧机改造后仅两年时间产品产量就比原旧轧线增长了1.5倍达到402万吨,并大量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因这套轧机改造成功,为本钢 “九五”以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2000年至2003年,梁立群主持组织完成了太钢50万吨不锈钢基地改造工程,即将太钢1989年从日本整套买入的二手设备,改造成为能满足不锈钢工艺和质量要求的现代化热轧机,其投资还不到新建一套热轧机的30%。这套轧机改造十分成功,2003年投产,第二年产能就翻了一番,不锈钢轧材产量突破了50万吨,且批量生产出2.5毫米×1250毫米的极限品种,为冷轧提供了大批量薄规格热轧不锈钢卷。

2003年,按照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为依托,集中力量研制一批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产业关联度大的重大技术装备,提高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提高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的要求,中冶赛迪在国内首次承担新疆八一钢铁公司(简称为八钢)1750毫米热轧的技术总负责、全厂工艺设计、机械设备设计审查、三电及液压伺服系统设备设计和成套、自动化系统软件总成及调试、全厂工厂设计任务。2004年,又以同样的模式承担天铁集团公司(简称为天铁)1750毫米热轧工程。梁立群在这两套轧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把关作用。20065月至7月,梁立群一直在八钢现场参加调试和保投产工作,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对轧机建设的后期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梁立群和中冶赛迪年轻的设计团队一起完成了历史上都由外国人负责的核心技术的研制和集成。在随后建设的天铁1750毫米热轧项目中,梁立群为中冶赛迪和天铁的设计、操作、管理人员在现场传授八钢热轧的经验和教训,并逐个设备、逐个控制室对着实物给予讲解,对天铁1750毫米热轧顺利安装、调试和投产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组织宝钢工程设计中作出重要贡献

宝钢是20 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建设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内第一个引进现代技术装备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77年年末,冶金工业部确定重庆院为宝钢工程总体设计单位,就工程投资额计,重庆院承担了60%以上的设计任务。重庆院派队长驻宝钢,直接承担设计及管理、现场施工服务、对外谈判等系列工作;重庆院重庆本部则和现场队紧密配合开展设计并解决专业性及综合性重大技术问题等。梁立群从80年代初开始在重庆总部负责组织宝钢工程设计,直到宝钢三期工程建成,历时约20年。

宝钢一期工程以成套引进为主,分别由日本和联邦德国提供成套设备和设计,国内承担配套设计、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梁立群组织了对1号高炉和初轧机关键设备的图纸测绘,并办学习班组织讲课。80年代初,国家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宝钢工程曾一度停滞,按院的统筹安排,梁立群组织有关专业在国内进行调查研究,从技术和经济层面写出建设宝钢必要性的论证材料,他还参加了由冶金工业部组织的上海专家论证会。19859月,宝钢1号高炉出铁,一期工程完成。

其后,重庆院承担了宝钢二期、三期工程总体设计和多个单项工程设计。

冶金工业部明确要求宝钢2号高炉以国内为主设计,冶金设备制造与设计组成联合体,负责设备总承包。梁立群组织总结了宝钢1号高炉设计工作,组织开展2号高炉设计。宝钢2号高炉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负责建造的4000立方米级特大型高炉,除自动控制设计以中方参加外商为主、三电设备小成套引进外,高炉主体设备国产化率达91.5%。同时,较1号高炉增加了11项新技术,采用了十余项高性能新设备等,其一代炉龄可达12年以上。2号高炉自主设计、设备国产化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每立方米高炉容积投资比1号高炉低30.8%,工程总体降低投资13%,减少外汇64%2号高炉建成投产后各项指标均超过1号高炉,进入世界先进水平。2号高炉1992年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财政部列为国家“七五”十大科技成果之一,1994年获国家建设部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同时宝钢二期工程设计于1994年获国家建设部国家工程设计特奖。

90年代以后,梁立群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在重庆院本部组织宝钢三期工程设计上。首先是抓好工程前阶段的设计方案,组织设计人员总结一、二期工程设计,并在国内更大范围进行调研,进行多方案比较,确保技术、设备的“先进、可靠、适用”,保证三期公用辅助设施必须与一二期平衡,形成一个全厂完整的系统网络,实现现代化操作管理。方案设计均接受了宝钢及国内冶金行业专家的审查。19947月,15个单元初步设计完成,此后,依据初步设计相继组织完成了5万多张A1施工图,约含10万吨非标设备设计。

宝钢3号高炉属三期工程范围。与2号高炉不同的是,整个3号高炉系统,包括三电控制和三电设备设计,全部由国内技术总负责。重庆院是工程总体设计单位,这也是在宝钢工程建设中第一个由中方负责设计的高水平现代化自动控制工程项目。3号高炉设计涉及院内16个专业及院外三个单位,要组织完成好这项设计需要经验丰富、高水平的组织领导者。梁立群与重庆院本部的其他负责人在重庆院本部和重庆院宝钢现场队,承担起组织这项设计的重任。他带领设计人员和现场队密切结合,总结1号、2号高炉生产、建设经验,广泛收集国内外成功发展的新技术,制定技术方案,特别在高炉长寿(一代炉龄达15)、冷却系统、精料及小粒焦回收、除尘系统、出铁场平坦化、缩短渣铁沟和作业区死角、汽车上平台、炉前脱硅,提高能源回收水平、强化炉况的监测控制、完善1号和2号高炉操作管理数学模型、增加计算机数据储备系统及作业管理功能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在设计进度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对不时出现的各种工程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在总体设计上、在综合技术的先进合理性上保持了高水平。3号高炉19949月建成投产,证明了第一次以国内为主,技术总负责的三电系统及三电设备设计及调试的成功。3号高炉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5%,投资较2号高炉降低15%,投产后各项技术指标均居宝钢最好水平,居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获国家建设部授予的国家优秀设计金奖

博学肯钻、善于总结、勇于创新

博学肯钻、勤总结、善管理、敢创新、高度敬业、勇负责任是串联梁立群一生工作轨迹的关键词。70年代做武钢1700毫米热轧机设计时,他以身作则,带领设计人员深入学习、钻研引进的先进技术,写下大量笔记,收集整理大量专题材料,并测绘出大量图纸,为设计积累经验,也为国家积累了宝贵的热轧设计技术资料。以后的数十年里,梁立群在组织多项工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并不断学习、总结和积累,在成功组织大量重大工程的设计建设实践中,成就了他博学而有专长的专家形象和素质。他熟悉冶金工厂的主要专业,精通板材工艺,是国内冶金界热轧领域知名专家,几十年里,国家建设大型热轧项目首先考虑的设计单位是重庆院(现在的中冶赛迪),而每一个项目总是要想到请梁立群大师“出山”。梁立群善于管理,一个大型工厂设计千头万绪,他总是高度重视群众的智慧,善于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他敢抓敢管,敢于拍板,勇担责任,敢于组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千方百计去争取良好的设计外部环境,为设计人员创造设计条件。

19837月,冶金工业部任命梁立群为重庆院总工程师,在此岗位上的10 年间,他负责主持、组织完成了以热轧项目和宝钢工程为重点的大量工程设计任务,同时在分管全院科技工作中也做出了显著成绩。据统计,1983年至1992年底,重庆院在各项设计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达500余项,对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起到重大作用,同时,结合工程设计,完成科研和消化引进技术成果140余项,获各级科技奖43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32项,获国家、省部级优秀设计奖35项。

梁立群在多年的工程设计和管理中,坚持抓引进技术的消化、移植、应用,坚持把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放在重要位置。无论在新建工程还是改造工程中,他都身体力行,带头在设计中应用先进技术,长年积累,大大丰富了院的技术储备并促进其不断更新,为重庆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使重庆院一些设计项目成为国内公认名牌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今,已近80高龄的梁立群仍在为中国的钢铁事业努力工作着。

                                            (曾小敏)

                           

 

       

1930213  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1950-1952   在天津北洋大学冶金系学习。

1952-1954   在北京钢铁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学习并毕业。

1954-1958   在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轧钢科做技术工作。

1958-1962   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任副科长,工程师。

1962-1978   任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工程负责人、科长、现场设计队队长。

1978-1983    任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83-1994    任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1994-2003    任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

2003年至今     任中冶赛迪高级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

        

主要论著

1、林兴,梁立群,李青森.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包括宝钢2号高炉工程). 1986.(内部资料)

2、金佑军,梁立群,陈华穗等.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1号高炉易地大修工程初步设计. 1990. (内部资料)

3、沙德宣,梁立群,李青森等.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三期工程初步设计. 1994. (内部资料)

4、梁立群,伍仲华.  武汉钢铁公司1700mm热轧带钢厂技术改造工程初步设计. 1989. (内部资料)

5、梁立群,伍仲华,高兰田等. 武钢热轧带钢厂计算机系统改造工程基本设计. 1989. (内部资料)

6、赵克斌,梁立群,梁永林等. 鞍钢半连轧厂总体改造工程初步设计. 1997. (内部资料)

7、赵克斌,梁立群,梁永林等. 本溪钢铁公司1700热连轧厂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 1996. (内部资料)

8、赵克斌,梁立群,谈妙祺等. 太原钢铁公司50万吨不锈钢改造工程1549mm热连轧厂初步设计. 2000.(内部资料)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