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
↑↑↑1.1↑ ↑↑↑↑↑↑报告编制的目的和思路↑↑↑↑↑
↑↑↑1.1.1↑ ↑↑↑↑报告编制的目的↑↑↑↑
↑(1)↑↑清洁生产的目标是改变企业末端治理为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污染防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工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钢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高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促进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我中心编制完成↑的↑《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见附件↑ ↑↑↑↑1↑↑↑)↑↑,于↑ ↑↑↑↑2005↑ ↑↑↑↑年↑ ↑↑↑↑5↑ ↑↑↑↑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指标体系从企业的资源、能源↑利用↑、↑生产技术和装备↑、↑污染控制与物质循环以及产品等方面综合考虑↑,↑整体评价行业状况,努力促进钢铁行业转变生产和发展方式。↑↑↑
↑(2)↑↑“十五”期间是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和钢铁产量迅猛增长的时期,但同时钢铁行业又是高耗能产业,如何才能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是一个伴随企业发展始终的问题。利用“指标体系”对“十五”期间钢铁行业生产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试算和分析,以此来考察评估钢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水平,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初步剖析,寻找解决办法。编制本报告,对比分析钢铁行业五年来清洁生产发展水平状况和变化情况,并通过评测结果来推动和指导其他钢铁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发展战略。↑↑
↑↑
↑↑↑1.1.2↑ ↑↑↑↑报告编制的思路↑↑
↑本报告主要是从整体上分析“十五”期间钢铁行业清洁生产发展状况。↑↑
↑第一步,将选取的 ↑48 ↑家国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均为长流程企业(选取原则见 ↑1.2.1 ↑章节),分为 ↑500 ↑万吨规模以上和 ↑500 ↑万吨规模以下 ↑100 ↑万吨规模以上钢铁企业。↑↑
↑第二步,根据“指标体系”的原则和要求,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定量指标主要↑↑
↑是通过将企业的实际值与基准值进行对比,对指标体系的 ↑5 ↑个一级指标(能源指标、资源指标、生产技术特征指标、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控制指标)下的 ↑34 ↑个二级指标分别进行评分,以此来考评钢铁企业和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达到清洁生产的程度。↑↑
↑第三步,对这些企业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指标变化情况,并通过比较分析来探索钢铁行业和钢铁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具体应用“指标体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建议,最后给出结论。↑↑
↑↑↑↑
↑↑↑点击下载全文(PDF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