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国际汽车用钢大会”和“第三届高锰钢国际会议”在成都顺利召开

作者:世界金属导报              发布时间:2016-11-24


分享到:0

 由中国金属学会和钢铁研究总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国际汽车用钢大会”和“第三届高锰钢国际会议”于2016111618日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代表来自钢铁企业、下游用户、高校、科研院所等,形成了产学研用的产业链式交流平台。

中国金属学会原理事长翁宇庆院士在会上致欢迎词,并对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韩国金属和材料学会及宝钢集团公司,以及会议的支持单位巴西矿冶公司-中信金属公司表示感谢。大会的主题报告分汽车用钢和高锰钢两个部分。在汽车用钢议题中,宝钢、浦项、安赛乐米塔尔等全球领先的钢铁企业以及作为下游用户的日产、福特、一汽、通用等汽车企业分别作了报告。

宝钢汽车用钢研发团队的引领者王利重点介绍了宝钢超轻型白车身(BCB)。BCB用材涵盖了宝钢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汽车用钢,包括最新开发的QP1180MS1500TWIP950等新材料,其高强钢应用比例达77.5%,其中先进高强钢占比高达42.3%。宝钢超轻型白车身项目是中国钢铁企业首次自行正向设计,整合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优化技术而完成的白车身,是中国钢铁企业在汽车材料研发与应用领域的新里程碑。

韩国浦项钢铁公司介绍了其新开发的概念型电动汽车钢制车身PBC-EV。该车身先进高强钢占比64%,因此使得车身总重量降至218kg,相比296kg的基准车身重量减轻26%。得益于重量减轻,PBC-EV的全生命周期排放与基准内燃机汽车相比降低50%。高强度以及低排放使得PBC-EV满足全球安全标准,如美国的FMVSSIIHS以及欧洲的EuroNCAP标准。

安赛乐米塔尔介绍了其先进高强钢Usibo↑r®1500Ductibo↑r®450/500以及使用这些钢材采用激光拼焊技术制造轻量化车身的理念。目前,该公司已经在推进新一代热冲压成形钢Usibo↑r®2000Ductibo↑r®1000的研发,后者比Usibo↑r系列钢种具有更高的塑性。

在高锰钢议题中,来自韩国、德国、日本、中国的专家各自就中锰钢和高锰钢的研发及组织和性能控制发表演讲。一般而言,锰含量在3%10%的钢称为中锰钢。该钢种不仅具有高强度,而且在生产成本和力学性能的平衡方面有着卓越的优势。经热轧和冷轧后,中锰钢为单相α↑'马氏体组织,随后经临界退火,发生TWIPTRIP效应,转变为α铁素体+残余奥氏体的双相组织。其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20%40%,这使得中锰钢最终组织具有超细晶粒(晶粒尺寸<500nm)。实践证明,通过恰当的加工工艺,中锰钢可展现超高强度(极限拉伸强度>1GPa)和高塑性(均匀延伸率≈20%)。可见,中锰钢对于制造轻量化汽车白车身而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针对高锰钢,专家阐述了γ→ε马氏体转变的空间限制效应。锰和镍一样,都是奥氏体稳定元素,添加15%的锰就足以抑制从fcc(γ)到bcc(α↑')的马氏体相变。然而,锰同时也会降低堆垛层错能(SFE)。研究发现,Fe-Mn二元合金发生γ→ε马氏体转变的锰含量应当在12%27%之间。由此可以确定,化学成分是奥氏体相保持稳定的最有效因素,但同时奥氏体晶粒尺寸也会对γ→ε马氏体转变有一定影响。事实上,在亚稳奥氏体不锈钢中已经发现,奥氏体晶粒尺寸对γ→α↑'马氏体转变具有抑制作用。

本次会议还设立了技术分会专场讨论,就高锰钢,高强汽车板,特殊钢,先进成形、连接及零部件制造技术,涂镀及防腐技术,测试、模拟及设计,特别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EVI(汽车设计前期介入)技术,辊压成形技术 展开讨论。本次会议为推动汽车用钢和高锰钢研发和应用构建了专业化平台,促进了全球性学术交流,并为国际化合作创造了潜在机遇。

 

翁宇庆院士致辞

赵沛常务副理事长主持学术会议

激烈讨论

学术海报

展台

 

专题导航
计划
通知
会议
支付
政策
企业
奖励
评价
认证
科普
图书
期刊
文集
党建
  • 友情链接